觀光信息
搜尋條件
- 地區 :
- 類型 :
正在顯示18件中的 1 - 16件
松平
高月院原名“寂靜寺”,由寬立上人在原信重(親氏的岳父)的援助下於1367(正平22)建立。1377年,親氏捐建了以本尊阿彌陀佛為首的所有的堂和塔,成為了高月院。現在的山門和本堂是1641年德川家光建的。寺院內有松平家的墓地,親氏、泰親、親忠夫人的墓都在這裡。每天早上6點半都有“朝勤行”,5月下旬有“天下茶會”,很多遊客前往。
松平
松平鄉是松平氏的發祥地,整備有歷史和自然之鄉“松平鄉園地”。這裡春有櫻花、初夏有花菖蒲和紫陽花、秋有胡枝子和紅葉,一年四季都可以觀賞到各種美麗的自然風景。有象徵著松平八代的“石柱”、“親氏像”,讓人聯想到室町時代的“土墙”、“冠木門”、武家宅邸風格的休息處“天下茶屋”等,是個邊感受著歷史風情邊散步的好去處。
松平
松平鄉是傳聞中德川家根源松平氏的發祥地。這裡保留著松平東照宮、供奉著初代親氏的高月院、松平城趾等許多與松平氏相關的史蹟。也生長著很多植物,春天有櫻花,初夏有花菖蒲和紫陽花,秋天有胡枝子和紅葉,一年四季都可以觀賞到各種美麗的自然風景。
松平
松平東照宮是供奉日本著名武將德川家康祖先的松平氏始祖--松平親氏的神社。神社的所在地曾經就是松平氏祖屋的所在地。拜殿的旁邊就是松平館,裡面展示著松平家和德川家淵源的各種物品。“產湯之井”的井水曾經用作松平氏嬰兒出生時的產湯,據說對長壽和平安分娩靈驗,作為御神水分發給到訪的參拜者。在松平東照宮,每年會舉辦和松平春日祭,屆時會有很多遊客到訪,非常熱鬧。
豐田
豐田鞍之池紀念館是建在鞍之池公園旁邊的豐田汽車的紀念館。是豐田汽車為了紀念創業35週年完成生產1000萬輛汽車於1974年建設的。 建築家槇文彦設計的場館,在綠色環繞的環境當中,展示著几何圖形的美麗身姿。 館內有“豐田創業展示室”,滿滿地凝聚著創業者豐田喜一郎和團隊夥伴一起打造豐田汽車的熱情。可以感受到創業期的挑戰精神和製造的精髓。這裡展示著豐田首輛家用汽車豐田AA型汽車、以及用模型再現創業期的“模型展”,是汽車愛好者非常喜愛的景點。 除此之外,還...
豐田
舉母城(櫻城)是從上州國安中城轉封到這個舉母之地成為藩主的內藤政苗,1756年開始修建的城堡。可是,在城堡修建到一半的時候,為了躲避洪災,在童子山修建了第2個舉母城(七州城)。現在,櫻城只剩下角樓的石牆,成為了公園。
豐田
豐田市能樂堂位於市街地再開發大廈的“叁合館”内。“切妻造”屋頂和全檜木舞台,將大家帶入日本古典藝能的世界。能樂堂是參考了能樂盛行的桃山時代的能舞台而建。在正宗的能舞台欣賞能樂狂言自不必說,還會舉辦一些面向兒童的活動以及講解能樂狂言的講座。除此之外,可以在此欣賞到古琴、三味線、尺八為首的日本傳統音樂、舞蹈等傳統舞台藝術。
豐田
猿投祭因為表演愛知縣的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棒之手”而知名。祭典的舞台就是猿投神社。猿投神社的主祭神是大碓命。大碓命是古墳時代的皇族之一,也是小碓命(日本武尊)的雙胞胎哥哥。大碓命為了這片土地的開拓鞠躬盡瘁,據說在猿投山因為被毒蛇咬傷不幸身亡。而且,猿投神社自古以來還有供奉左鐮進行祈願的習俗。據說因為御祭神・大碓命是左撇子,這是為了紀念他使用左鐮進行開荒而來的。
豐田
能夠傳遞手工作業樂趣的設施。除了古陶器、漆工藝品等的展示以外,還有26尊円空作的佛像。有陶藝和紮染等體驗教室以及能夠輕鬆利用的免費體驗活動。
豐田
棒之手是愛知縣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豐田市棒之手會館內展示著在神社大祭時奉納的棒之手(演武)資料。在豐田市地區,流傳著多個棒之手流派,會館內還展示著棒之手的起源、流派以及棒和矛的道具。
足助
足助老街(重點傳統建築街道),在戰國時代初具雛形,到了江戶時代,形成了現在的區劃。 現在的老街在安永4年(1775年)的大火以後,為了防火,採用了灰漿一直塗到簷頭的塗籠式建築式樣的町家鱗次櫛比,現在還保留著彼時的身影。側面入口和正面入口等富有變化的建築連綿約2km,2011年6月,被選定為愛知縣首個國家重要傳統建築群保存區。
足助
八幡宮自古以來作為腿腳、旅行、交通的守護神受到大家虔誠的信仰。現在,還作為恢復健康、安產之神受到尊崇。相傳是天武天皇於白鳳二年(673年)創建的,室町時代建築樣式的本殿保存至今,是國家重要文物。其他還留下了很多文物,1611年(慶長17年)接受的奉納“鐵炮的打圖板額”是縣級文物。畫著鐵炮的舊繪馬在全國僅剩下很少的幾個,這個繪馬在上屆東京奧運會的時候,還被用於射擊比賽的賽程單封面,廣受人知。
足助
位於真弓山(海拔301m)上的足助城,可以俯瞰足助的街景。據說是15世紀以後由在西三河山間擁有勢力的鈴木築城的。1590年(天正18年)隨著家康入主關東他也轉移到了關東,這裡成了廢城。現在整備成了城跡公園足助城,重建了樓櫓、長屋、眺望塔、廚房等建築。是按照挖掘調查結果“全國首個重建的山城”。
足助
三州足助屋敷是1980年開館的民俗資料館。再現了曾經的富農住宅,長屋門、主屋、竹屋等都是草頂木造建築。足助屋敷內,再現了古代這個地區進行的“燒炭”、“漉紙”、“織布”、“木地”等生活必需的手工山間生活,匠人將為大家實演10種“手工作業”。其中,也有一些可以體驗。
足助
傳說大約700年前,一位有預知能力的老人提著一個7升飯鍋來到了村子裡,村民們都紛紛來向他請教。老人給他們免費發放了米飯,但是奇怪的是飯鍋裡的飯一直都不見少,村民們感到很奇怪,問老人何故,老人回答說“我是住在離這裡三十里外深山裡的平八稻荷”,然後就消失了。幾百年後,足助的領主本多淡路守夢中收到啟示,於是淡路守找到了這個飯鍋,祭祀到了陣屋後…
足助
在足助老街,被大家認為最美的地方就是萬林小路。沿路黑色的板壁和白色的粉刷牆搭配在一起,很有情調,非常適合散步。